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两弹一星”精神,感悟爱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两弹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发布日期:2022-11-21  来源:马院记者站   点击量:

【本网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师生爱国主义教育,赓续红色血脉,铸牢红色信仰,马克思主义学院100名师生在院长梁建东教授的带领下,于11月18日至20日前往绵阳梓潼两弹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训。

19日9时,全体队伍整装待发,有序前往“两弹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晨光沿着红色砖墙在梧桐路上洒下金辉,同学们也跟随讲解员的脚步细细探寻两弹研制的辉煌历程。通过3D视角,讲解员提到,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大国的核威胁与核讹诈,为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此时邓稼先、郭永怀、陈能宽、钱学森等一众优秀科学家响应号召,积极投身科研事业,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成功,并且仅用两年零八个月便研制出中国第一颗氢弹。馆内的墙上是每一位科学家们的简介,简单的文字记述了他们的一生,却无法说尽他们一生的贡献。在馆内大厅还陈列着两弹的一比一模型,让同学们更深切认识到了两弹研制的辉煌与艰难。同学们纷纷拍照留念,深刻感悟着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爱国情怀。整个两弹城规模较大,在离开纪念馆后,同学们又相继去了邓稼先旧居、防空洞科普教育馆等。

14时30分,全体人员在两弹城图书馆聆听“两弹一星”精神专题讲座。讲座由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黄元武教授主讲。他深刻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内涵。他讲道:“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国防安全的基石,促进了中国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并深刻影响着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塑造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当那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时,中国终于有了站在国际上舞台的底气,这两颗弹的爆炸成功,也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的拼搏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而在这成功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辛酸,邓稼先先生为抢救原子弹孤身一人前往戈壁深处最终受到核辐射患病去世;郭永怀先生在坠机时用血肉之躯拼死护住热核导弹试验的绝密文件。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讲座在《歌唱祖国》的优美旋律中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让师生亲身感受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特殊的工作环境和“两弹”研制的艰苦历程。大家受益匪浅,丰富了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坚定了理想信念,将继续传承和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文:向仕芳

图:邱少琼

编辑:周利群

编审:赵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