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了引导大学生增强对国际人道主义的关注与思考,提升我校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2024年10月16号中午12点40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预科教育学院于树人楼C302展开激烈辩论。本次比赛由学工部部长钟顺秋,校团委书记李家发和党委巡察办公室副部长卜凡担任评委。

辩者从心,论出风度。本次辩论赛围绕着国际人道主义关怀展开,由正方(预科教育学院)和反方(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国际人道主义行动是否应该突破国家主权的限制进行辩论。


开篇立论阶段,正方辩手先发制人,提出维护国际秩序的意义正是在于维护人道主义的观点。他们坚持生命至上,强调国际责任也指出这正是国际法发展的趋势。而反方辩手则坚持对国家主权的尊重正是在于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不可突破性。他们认为,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维护国际秩序和国家独立的重要保障。任何突破国家主权的行为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包括对国家内政的不当干涉、侵犯国家的尊严和利益,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和混乱。

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手更是针锋相对,妙语连珠。正方辩手依据一些国际社会成功进行人道主义干预的案例论证观点,如对某些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及时提供援助,突破了一些行政程序上的障碍,使得救援行动更加高效。反方辩手则指出,这些案例只是个例,并不能成为突破国家主权而实施人道主义救助的普遍依据,而应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建立更加完善的人道主义救援机制来解决问题。现场争锋相对,两方抓住对方突破口,或循循善诱,或一针见血,一次次将辩论赛推向高潮。

最后,李家发书记就此次辩论比赛做出总结。他首先肯定了同学们的精彩辩论,同时还指出了辩论中的不足,并对各位辩手寄予深厚希望。最终,评委们经过认真斟酌和激烈讨论,宣布正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此次比赛中以优异表现更胜一筹,获得胜利,赢得了评委们与观众们的认可,为此次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

这场辩论赛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国际人道主义行动和国家主权关系的窗口,也引发了同学们对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思考。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公开讨论,以促进国际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学生记者:陈函璘
图片拍摄:雷雪艳
编辑:周利群
编审:赵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