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探遗迹寻根,悟精神铸魂

发布日期:2025-07-15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量:

【本网讯】7月14日,骄阳似火,阿坝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红色薪火队”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与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切追寻,毅然踏上了探访猛固桥、沃日吐司官寨、达维喇嘛寺等红色遗迹的征程,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精神之旅。

(图1:红色薪火队在达维镇合影)

清晨,“红色薪火队”成员们怀揣崇敬之心,首站来到红军遗址猛固桥。队员们静静地伫立在桥头,目光远眺,这座横跨溪流的桥梁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傲然挺立。它宛如一位沉默而坚定的历史见证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红军长征途经此地时的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峥嵘岁月。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匆匆而过,为了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

(图2:猛固桥遗址)

离开猛固桥,队伍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沃日土司官寨。这座古老的建筑,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民族团结的生动见证。走进官寨,队员们瞬间被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所吸引。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在与当地人的亲切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当年红军到达这里时,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与吐司和各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红军战士们不仅帮助当地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还积极传播革命思想,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族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那一刻,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也明白了正是这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才让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

(图3:沃日土司官寨遗址)

午后,实践队来到了达维喇嘛寺。一走进喇嘛寺,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仿佛将队员们带入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依次参观寺内与红军相关的遗址。他们在一间间简陋却意义非凡的厢房前驻足凝视,那些标注着毛泽东、朱德、张闻天、周恩来等革命先辈住处的牌匾,宛如一条条无形的纽带,将历史与当下紧密相连。队员们仔细聆听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仿佛置身于达维会师联欢当晚的热闹场景中。她们仿佛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在这艰苦的环境中,运筹帷幄、指点江山,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日夜操劳、拼搏奋斗的身影。那一刻,队员们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与崇高。

(图4:在达维喇嘛寺前合影)

(图5:“红色薪火队”听当地人员讲解达维喇嘛寺相关内容)

结束喇嘛寺行程,队员仰望对面巍峨陡峭的神山——夹金山。这座终年积雪、气候恶劣的大雪山,宛如一座不可逾越的天堑,让人望而生畏。“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谣,生动地描绘了夹金山的险峻与艰难。然而,当年红军战士们却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这座天险。他们冒着严寒、顶着风雪,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许多战士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队员们遥想起当年红军战士翻越夹金山的艰难险境,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敬意和感动。她们深刻领悟到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的真谛,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奋勇拼搏。

(图6:夹金山)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大地上,给整个达维镇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参观完遗址后,队员们走进达维镇,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了解当地红色文化传承情况。队员们满怀激情地向居民们讲述红军长征在阿坝的故事,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些感人至深的革命精神,如同一股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同时,队员们也悉心聆听当地居民讲述的红色故事。居民们用质朴的语言,回忆着祖辈口口相传的与红军相关的过往。那些或惊心动魄、或温暖人心的片段,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队员们眼前徐徐展开,让红色历史变得更加鲜活可触。在交流互动中,红色精神跨越了代际的鸿沟,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也让当地居民再次重温了那段难忘的红色记忆,凝聚起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共识。

(图7:红色薪火队成员对附近居民进行宣讲)

一天的实践活动在充实与感动中结束了,“红色薪火队”的队员们收获满满、感慨万千。此次红色遗迹探访之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红色遗址参观之旅,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它让队员们对红军长征在阿坝的历史意义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也让长征精神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

学生记者:伏荥月

图片拍摄:伏荥月

编辑:周利群

编审:赵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