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重走长征路,传承红色魂

发布日期:2025-07-17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量:

【本网讯】2025年7月15日至16日,阿坝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红色薪火队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在达维镇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红色实践活动。队员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调研、瞻仰与行走中感悟红色精神,用青春行动践行传承使命。

7月15日上午,红色薪火队的队员们走进达维镇的街头巷尾,与当地居民围坐交谈,围绕红色遗址的传承现状与发展需求展开深入调研。达维镇作为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重要地点,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革命历史的厚重。居民们也都纷纷建言献策,提出加大宣传力度的建议,希望借助新媒体平台、文化活动等形式,让达维红色故事走出小镇,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队员们认真记录每一条建议,深刻感受到居民们对红色文化传承的热忱与期盼,也明晰了后续助力红色传承的努力方向。

(图1:红色薪火队队员在街巷进行问卷调查)

午后阳光渐烈,团队来到达维会师纪念碑前。碑体正面“达维会师纪念碑”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浮雕里,两位红军将领骑在马上,身姿挺拔、神情坚毅,身旁的文字与场景呼应,仿佛能让人看到当年两支红军部队跨越艰难、胜利会师,于征途绝境汇聚希望的震撼瞬间。

(图2:红色薪火队在达维会师纪念碑前合影)

抵达达维会师桥,脚下的石板、身旁的栏杆,仿佛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温度。队员们沿着桥身缓缓前行,追溯红军当年的足迹,感悟会师时刻的振奋与激昂,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这让大家心中的使命感愈发强烈,更加坚定了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

(图3:达维会师桥遗址)

团队随后到达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地。大幅红色墙体上,“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地”字样庄重醒目,墙体浮雕生动再现了当年红军会师的激昂场景。此前,我们走过会师桥,触摸岁月留下的痕迹;此刻,站在会师纪念地,透过浮雕与文字,重温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历史瞬间,先辈们的热血与信念在这片土地上久久回荡,激励着我们以青春之姿传承红色薪火。

(图4:红色薪火队在会师纪念地前合影)

随后,红色薪火队在达维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聚焦夹金山故事,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精神洗礼。队员们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讲述红军战士翻越夹金山的艰难险阻,从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到战士们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感人瞬间,一个个细节鲜活呈现,将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与无畏勇气传递给现场每一位游客。

(图5:红色薪火队成员对游客进行宣讲)

7月16日上午,红色薪火队踏上重走长征路的行程,目标直指夹金山方向。队员们沿着先辈足迹,远眺夹金山巍峨山势,想象当年红军翻越雪山的艰辛:盛夏飞雪的极端环境、单衣薄衫的艰难处境、相互扶持的革命情谊。队员们感慨,透过对夹金山的凝望,深刻体会“长征难”的真实分量。

(图6:夹金山)

午后,队伍抵达达维烈士陵园。这里墓碑整齐排列,在苍松翠柏掩映下,更显庄严肃穆。队员们在周老师的带领下,面向烈士墓碑集体默哀。队员们以庄重的姿态,向为革命牺牲的先辈致以最深敬意。

(图7:在达维烈士陵园前默哀)

离开陵园,队伍马不停蹄开展红色文化传承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在烈士事迹宣讲、红色教育推广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随后,队员们走进达维镇中学,以“重走长征路的所见所感”为切入点,为学生带来红色文化宣讲。从达维会师的历史意义,到夹金山的精神象征,再到烈士陵园的烈士故事,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长征精神拆解成可触摸的历史片段。

(图8:在达维中学进行宣讲)

两天的行程虽短暂却意义深远。红色薪火队的队员们在行走中深切体会到长征精神的厚重,不仅收获了对红色历史的深刻认知,更明确了青年责任。后续,队伍将整合实践成果,以青年视角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持续闪耀光芒,用实际行动书写红色基因传承的青春篇章。

学生记者:伏荥月

图片拍摄:伏荥月

编辑:周利群

编审:赵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