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介绍 -> 正文

汪春春

发布日期:2025-02-23  来源:   点击量:

汪春春,女,1988年12月生,四川绵阳人,中共党员,哲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医学人类学、残障研究、公共卫生事件与日常应对、科学与技术批判研究(STS)、多元治疗与民族医药等。

学习经历:2011年6月毕业于西南大学民族学系,获史学学士学位;2014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21年11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教学方面:现从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及《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工作。拥有中英文教学经验,可担任人类学、社会学、医学人文等社会科学各阶段相关核心理论课程与方法论的教学工作,包括《人类学导论》《社会学概论》《医学人类学导论》、《质性研究方法》等;也可从事相关选修课程的教学,如《残障与文化》《残障与社会研究》《民族志电影赏析》《人类与流行病》等。可指导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

工作经历:2022.2-2024.3,于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24.4-2024.12,深圳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以特聘研究员身份从事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研究;2025.2至今,于阿坝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讲师。

荣誉与获奖:2023.12,入选首批“国家海外博士后资助计划”;2022-2024,入选“广东省海外博士后资助计划”;2017.9,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第5届中国人类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奖助金”一等奖;2015.8-2019.7,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奖助;2013.12,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1.6,西南大学优秀毕业生;2010.12,本科生国家奖学金;2009.12,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

科研成果:以博士后与特聘研究员身份参与三项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分别为:“公共卫生安全视域下的‘灾害文化’与强韧社会构建研究(20&ZD152)”、“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残疾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研究(22&ZD185)”与“当前我国残障政策的赋能机制研究(22BSH139)”。发表多篇学术文章,代表性著作包括:2023. 《假肢包装:健全身形观主导的流程化实践及其困境》,载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总第258期,第81-90页。2023. 《非典与疫病研究:对五个关键视角的回溯》,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5卷第4期,第119-128页。2022. (book review) “C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ve China?”,Asian Anthropology, Vol. 21(2), pp. 155-157. 2021. “Haunted by the Past: Transformations and Daily Challenges of China’s Prosthetics,” inAsia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10, No. 1, pp. 115-124.

上一条:谢平

下一条:任荟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