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7月9日至7月12日,阿坝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汶川县及绵虒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发扬红军长征文化,探寻红军长征遗址,调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周利群老师与陈世英老师带队,带领16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开展进行。
7月9日中午“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进行分工,落实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于下午2点,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从学校出发,前往目的地汶川县。到达汶川县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红军桥”并访问了一位附近的老人,听老人讲述红军桥的故事和红军在汶川的事迹。

7月10日上午8点,队员们开始准备去参观汶川县博物馆,在途中小队全体成员积极地寻找路人,发放关于探寻当地红军长征遗址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乡村振兴的相关访谈。一方面耐心引导居民完成问卷,另一方面努力地采集红军长征事迹记录本地农村发展的新变化。9点30分小队成员进入到汶川博物馆,进行参观博物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并记录与红军长征相关的资料信息。下午2点小队全体成员再次出发,前往当地的一处红军遗迹,那是一块屹立在乡村小路上的牌坊,上面毅然写着“打倒刘湘”、“打倒蒋介石”的字样。在记录完毕后老师组织“三下乡”队员拜访了阿坝师范学院旧址,之后队伍成员两人一组再次开始调研问卷的活动。当天晚上,两位老师组织“三下乡”队员召开小结会议,小队成员分别汇报今天调查情况与红军事迹的采集情况。学生们汇报之后,两位老师对之后的调研以及行程进行了调整和安排。

7月11日上午8点半,“三下乡”队伍乘车前往汶川县绵虒镇玉龙村,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去探寻红军在雁门关战役留下的战壕遗迹。经过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后,“三下乡”队伍与村干部一起在荒草丛生的大山中窜梭,在密林深处找到红军战壕遗址并拍照记录。随后村干部带领“三下乡”队伍前往村里对村民进行关于红军长征和乡村振兴的访谈,了解当地农村发展和挖掘红军长征故事。当天下午,“三下乡”队伍告别玉龙村村干部。随后前往绵虒镇的一处“红军纪录馆”,参观记录了红军纪念馆的相关介绍,并祭奠红军,缅怀革命先烈。之后“三下乡”队伍在绵虒镇内再次展开问卷调研直至下午5点半返回汶川县城。
7月12日上午,在老师召开总结会议并安排后期的相关事务。于此“三下乡”队伍结束为期4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返回学校。在返回路上大家一起交流在本次活动中的体会与收获,大家都对红军长征有了更多的了解,对革命先烈有了更高的崇敬之情。

文:税宇航
图:屈志翔
编辑:梅玉琴
编审:赵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