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继首日行程,2025年7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传承科研团队教师继续踏上“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长征精神;筑牢生态屏障,砥砺初心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脚步丈量历史,用初心对话山河。

追寻革命足迹,感悟信仰力量
实践团队首站抵达红原县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上百名革命先烈,包括7名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无名烈士。在陵园纪念碑前,教师们开展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课程以藏族干部扎江的感人事迹为核心:1975年,红原县人武部参谋扎江在组织民兵演习时,为保护群众安全,毅然抱起即将爆炸的炸药包冲向水塘,用生命诠释了“人民至上”的信念。

教师们还拜访了陵园第二代守墓人罗建国。这位“中国好人”自1995年起义务守护烈士陵园30年,其父罗大学曾是红四方面军战士,1935年因伤留居红原,临终前将守墓使命托付儿子。罗建国克服高原疾病,每日清理墓碑、拔除杂草,累计宣讲红色故事千余场,为7名无名烈士寻找亲人。他的坚守,是对“长征精神永存”最生动的注脚。

随后,实践团队继续前往红原县红色文化传承大厅进行参观教学。教师们走进传承大厅,通过全息投影、文物展陈重温红军长征在红原的历程。展厅以“艰苦卓绝的征程”“军民鱼水情”“红色基因传承”三大板块,生动还原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场景。红原县党校贡波华清副校长以《红军长征在红原》为题讲授微党课,重点讲述1935年红军三次穿越日干乔沼泽地的历史,强调“红原是红军用血肉之躯丈量的土地”。
重走长征路,体悟生态担当

在日干乔大沼泽,教师们开展了两项沉浸式学习:首先,微党课《信念贴心跟党走——半截皮带的长征记忆》,课程以红四方面军战士周广才的“半截皮带”为核心物证。1936年,14岁的周广才与战友在草地断粮,将皮带煮食充饥,最终保留半截皮带并烫上“长征记”字样,誓言“带它去见毛主席”。这半截皮带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长征精神的象征。
其次,体验红军过沼泽地:在专业向导指导下,教师们模拟红军过草地场景,感受“泥潭困身、生死相依”的艰辛。活动结合物理压强原理,讲解红军如何用树枝、木板增大受力面积,避免陷入沼泽的科学智慧。
此次实践以“红色教育+生态体验”为特色,将课堂搬到革命遗址与自然湿地中。教师们表示,通过扎江烈士的事迹、罗建国父子的坚守、红军三过草地的艰辛、半截皮带的故事,深刻理解了“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在日干乔沼泽的体验,更让他们认识到“筑牢生态屏障”需以历史智慧启迪当下行动。
文稿:马雪
编辑:郭健
编审:索郎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