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正文

【师范专业认证】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2025年暑期教师培训分享会(一)

发布日期:2025-09-04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量:

本网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能力,2025年暑假,阿坝师范学院精心组织骨干教师分三批奔赴国内师范名校“充电”赋能。其中,首批教师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参加教师教育信息技术高级研修班,第二批与第三批教师则分别赴西北师范大学参加了“2025年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培训”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新学期伊始,为最大化共享优质学习资源,辐射培训成效,2025年9月3日下午在树人楼C404会议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参训教师举行了院内心得分享交流会,将前沿的信息技术理念、丰富的教学方法与生动的思政课堂深度融合,共话育人新篇章。

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训的魏旭辉、梅玉琴、江颖、任荟婵四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培训心得。

魏旭辉聚焦AI技术的实践运用,分享了当前各类AI工具的特点,以及辅助教学的优势,AI工具的相互组合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和经验;也介绍了本次参加科大讯飞北京总部的见闻,了解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蓬勃发展,增强了教育数字化的信心。

梅玉琴聚焦AI技术赋能思政课程建设,提出加快AI线上课程的运用,努力构建一个“内容精准化、学习个性化、互动沉浸化、评价智能化” 的新一代在线思政金课。

任荟婵聚焦AI赋能科研,分享了培训期间与北师大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开展交流和探讨的一些启发,主要是立足学校实际和所在地区特点,以问题为导向,推进AI赋能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江颖聚焦教师教育数字化观念亟待更新。通过本次培训,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必然趋势,教师应主动转变观念,积极拥抱AI技术,掌握AI技术,有义务在教学中使用AI技术,在师范教育中培养学生教育数字化意识和能力。

第二批和第三批参加培训的陈世英、王曾、胡白钰、马雪四老师依次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陈世英介绍了她此次参训的内容丰富,既有教学方面的,也有教育方面的;既有关于如何申报科研项目的,也有关于师范生培养的;有理论教学,也有实践教学。燕振刚老师讲的《AI赋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路径》不仅让她知道的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发展历史、人工智能的方法、大模型及其应用等理论知识,也知道了人工智能的运用是以后的常态,让她更加坚定要尽可能多的学习如何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

王曾分享了在几天的学习中,赵洪涛院长用“政策—实践—研究”三维框架解读新课标精神,使她意识到:教法课若脱离基础教育现场,就会沦为“纸上谈兵”;刘旭东教授将“教师教育者的教学学术”拆解为“课程设计—课堂实施—师范生学习结果”三维度,直击“重师范生技能、轻自身学术发展”的痛点;张定强教授以“课程育人功能提升”为主题,提示教法课应把“学科育人”纳入教学目标,而非单纯训练“技术流”;鲁子第教授提出“教学知识观重塑”四阶模型,燕振刚教授以“AI 赋能教师发展”实操工作坊,现场演示了DeepSeek 辅助教育生成、智能课程构建分析……总之,十几场的专题讲座,内容丰富,收获颇丰。

胡白钰则用精炼的语言深情总结了自己的感悟,培训虽短,情谊长存;课堂虽别,思考不停。她将带着收获的学识与思维回到课堂,把每一次课堂都变成教育的赋能实践;把每一个问题都当成研究的起点。

最后马雪分享了本次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确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让课程成为学生的养分库,要进行有温度的教学 筑牢育人、育心的根基。同时,要明白思政课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是“额外任务”而是“育人本质”的体现。学生在课程中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才能认同思政课的价值进而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心灵滋养的统一,这也正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的核心要义。

老师们听了分享后都纷纷感叹必须要与时俱进,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主动去使用AI,将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图文:江颖

编辑:郭健

审编:曾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