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两学一做”系列活动之——阿师学子走进阿坝: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访长征遗迹

发布日期:2017-09-08  来源:马院记者站   点击量:

【本网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阿坝州人们对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了解以及历史文化与长征遗址的认识,弘扬长征精神,促进省文化古迹的发展。同时,阿坝州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为了解各县灾后重建情况,了解受灾群众的新生活。

8月底,在做好了各项基本准备工作之后,阿坝师范学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讲与阿坝州历史长征遗迹探访”实践队前后抵达汶川县、茂县、黑水县,接近一周,深入民族地区的农村乡镇、城市社区,进行普及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及访问当地群众对红军长征文化的了解程度。

观汶川博物馆,寻汶川发展史,走红军长征路

8月27日上午11点,实践队前往汶川博物馆,参观了汶川县的历史发展文化,接受藏羌文化的熏陶。“这里拥有羌红色彩、羌碉形态,六千年的羌族文化将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示和传承。”博物馆管理员热情说道。同时,在这里我们看到汶川地震的图片展以及广东援建汶川的成果。令团队成员震撼不已。

九年前的汶川地震留下的痕迹慢慢抚平,人们却永远不能忘记它带来的伤痛。27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钟楼地震遗址广场。阿坝师范学院旧址,钟楼也就是阿坝师范学院旧址的美术楼。上面的时钟永远地停留在了14时28分,如今映入眼帘的只是断壁残垣……在旧址外的长亭里,团队成员邂逅了一群老人,从老人口中得知他们现在住在震后安置小区。他们回忆起汶川地震,为大家讲述着地震前后的变化。“在党中央的指导与关怀下下,灾后重建的汶川,稳中向好,百姓的日子过得愈来愈舒适了。”一位76岁的婆婆告诉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亲切地和老人们交谈,问及他们是否了解阿坝州长征遗迹,以及是何种渠道了解到的,与此同时还跟他们宣讲了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内容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队员访问了一位91岁的河南籍老兵,从老爷爷口中,志愿者了解到了他眼中的长征。老爷爷的听力不是很好,所以这段交谈显得有些困难,但从他的眼神与语言中,让人感受到了解放军的优秀品质。

27日傍晚,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威州红军桥。红军长征纪念碑屹立在宽大的河岸。团队成员们走过长长的红军桥,踏上红军走过的足迹,来到纪念碑前。一位退役老军人努力地回忆、激动地讲述红军在汶川的历史。最后,志愿者们向群众宣讲了关于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图:实践队员在阿师旧址亭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及访谈老人

魅力羌文化,美丽茂州行

8月29日,实践队一行18人来到了茂县。“从父辈了解到,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西进岷江,在茂县转战近8个月。在此留下了县城‘无影塔’,土门战役遗址等多个红军长征遗迹。”一名78岁的退役老兵说道。志愿者们初次走进茂州城,体验到了新奇的羌文化,重温红军长征的记忆,宣讲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岷江孕育了羌族人民,茂县在岷江的流淌中生生不息。

社会实践团队下午三点到茂州城,观赏红军遗迹――县城“无影塔”,并向当地群众做关于红军长征的问卷调查。当地群众见到实践队纷纷投以好奇的目光,有的百姓前来询问队员的来意。团队成员亲切而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我们从哪儿来、来干什么、要到哪儿去......老人们激动地谈到对红军长征的感想,亲切交流着,还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城门洞,县城南门、东门等多处红军长征遗迹。当地群众极其配合宣传与访问工作。此外,团队也向当地的青年学生们做了调查问卷,红军长征的这段历史在学生们的心里有不可磨灭的记忆。青年学生表示,他们是通过书本、影视等渠道了解红色文化的。团队成员把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到了茂县人民的身边,把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心带到了岷江上游。面对不认识字的老年人,志愿者还悉心讲述给他们听,将宣传内容化繁为简。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党的政策与百姓生活联系解读,使之通俗易懂。

图:一名78岁老人在红军桥给队员讲述他从父辈了解到的长征事迹

鉴古识史,熔古铸今。8月30早上九点,在领队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由田纪云先生题字的茂县“中国羌族博物馆”。博物馆外围是以石砖修建,处处可见羌族羊图腾,颇具特色。博物馆背靠青山,面向岷江,不断发展,万象更新。茂县羌族博物馆收藏了万余件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珍贵文物,其文化内涵包括本土文化因素、巴蜀文化因素、中原文化因素等,体现了羌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馆内,自然厅、地震厅、信仰厅、羌源厅、民俗厅、重宝厅、营盘山厅、红军厅八个展厅展示了羌族地区的历史面貌和文化脉络,体现了羌族文化的生生不息。重宝厅内,陈列的展品是茂县出土的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珍贵文物。民俗厅内珍藏着当地羌族人民的传统服饰、工艺品和乐器,摆放着体现羌族精湛的艺术、婚姻、宗教等方面的实物和照片。最后,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要在此合影留念,让这里的羌文化传到每个地方。

红色黑水,多元文化

8月30日下午,社会实践团队抵达黑水县。红军长征三进三出黑水,翻越了达古、雅克夏、昌德三座大雪山,在此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为红军北上抗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正逢芦花镇的中小学生的放学时间,六年级的学生积极配合实践队成员填写问卷调查。 “虽然现在我们对长征事迹了解不多,但老师常让我们以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去做事。”一名初二的学生带着民族特色口音说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愿红军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图:一名初二学生在认真填写长征遗迹调查问卷

8月31日上午九点,团队来到第一站“芦花”会址。会址里面住着一位70多岁的婆婆,她说自己是第三代红色守护人。婆婆一层楼一层楼地帮大家开门开灯。里面的楼梯窄而陡,我们走得有些不适,但婆婆早已习惯了这种楼梯,步伐矫健......一楼有中央机关警卫室,中央军委电台室,会议室。二楼有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首长住的房间。还有一个地下秘密会议室,在芦花会议之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在地下室召开了秘密会议。这次会议,四位领导在张国焘提出的所谓“组织问题”上统一了思想并对红四方军领导干部的职务调整作了商议。陈列室里,陈列着红军长征途中使用过的东西......可想而知,当时红军长征的艰苦。30日中午,团队抵达第二站--“红色”昌德。“红色昌德”根据这一长征历史,利用雕塑、石刻、墙绘、景观小品布置形式再现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熬盐筹粮等战斗、生活场景。展现出红军长征的不易。

图:实践队在芦花会址合影留念

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阿坝州这几个县人民热情好客、能说会道,他们的积极配合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大量信息,也让他们对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加了解,我们更是收获颇多。”与此同时,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希望能为阿坝州的发展尽绵薄之力,祝盼阿坝州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模范基地!

文:田裕婷 黄叶梅

图:杨丽

编辑:张莉莎

审编:赵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