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承红色基因,感受乡村魅力”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3-05-29  来源:马院记者站   点击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承红色基因,感受乡村魅力”社会实践活动

【本网讯】大爱无疆助建设,乡村振兴谋发展。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体验灾后重建地区发生的历史性变革,4月底-5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汶川十五年”发展成就观察社会实践小组前往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感受魅力乡村”参观访谈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文洁、王光辉带队,赵越、蒋武军、陈卓等12名成员参加。

渔子溪村位于映秀镇南部半山台地,距离映秀镇1.5km,共304户1018人,村民多以就近外出打工获取收入,映秀镇渔子溪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2人。该村位于国家5A级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的核心区,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被评为乡村振兴文明示范村,2020年与张家坪村合并。

5月14日,参观访谈小组成员乘车到达渔子溪村,与监委会主任杨冬梅见面后开始了参观活动。杨冬梅主任以村史馆墙上的展板为媒介,向小组成员讲述了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邹凌是如何与渔子溪村结缘,如何帮助村子灾后重建的故事,据杨书记所述:大地震发生后,前来救灾的邹凌因过度劳累导致休克,村民给了他一瓶藿香正气水,邹凌感受到了村民的朴实善良,便组织成立临时村委会帮助救灾,后期投资建设集体产业助力渔子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2008年之后,更是先后把自己的党组织关系、户籍迁到了渔子溪村。每年的大年三十,邹凌书记都会回到村子,与村民一起准备“坝坝宴”,给村里的孩子发红包。邹凌书记曾多次提到,他有一个愿景:要和大家一起努力把渔子溪村建设成为最文明,最富裕的村子。杨冬梅书记后又介绍了村子旅游项目“竹林花海”的建设发展情况,包括构想的提出,芍药花与竹子的来源,现今发展状况等。

杨冬梅书记后带领小组成员依次参观了村子的主要旅游项目“竹林花海”、“渔子溪大院”及“摩天轮”,小组成员就项目设施进行提问,如是否有发展茶园的打算、花海的日常管理等。参观过程中,杨冬梅书记向参观小组详细介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及经济来源情况,杨冬梅书记表示:村民都十分勤劳,平时会通过从事旅游讲解或出售旅游纪念品增加额外收入。此后,杨冬梅书记与小组成员就村子旅游业发展项目的成效及预期进行了交流讨论,杨书记询问了小组成员对于村子旅游项目的感想,如青年是否能接受民宿旁边有小片墓园,旅游住宿会更偏向于县里还是村子等,小组成员积极回应并提出意见。参观绕回到村口时,小组成员向杨冬梅书记请教了渔子溪村与张家坪村合并后的整体发展状况。

参观结束后,杨冬梅书记与小组成员坐在亭子中进行了专门的对话访谈,小组成员就村子贫困户安置、学生教育、村子未来规划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杨冬梅书记对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活动最后,杨冬梅书记带领小组成员参观了村民出售旅游纪念品的摊位街,并与大家告别,此次参观访谈活动至此圆满结束。

5月28日,实践小组召开总结大会,活动负责人赵越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对后期工作进行安排,后小组成员以此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分享个人经验。

本次社会调查旨在通过社会实践,重点了解映秀镇渔子溪村灾后重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和脱贫攻坚典型成功案例,推动大学生用内心感应到时代脉搏;深刻理解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深刻认识到“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做到“知汶川,服务汶川”,为建设美丽汶川贡献力量。

文:2021级历史专业学生曹晴

图: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编辑:周利群

编审:赵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