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引导青年学子在红色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7月13日,阿坝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红色薪火队”前往懋功(小金县城),开启了一场探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的深度之行。

(图1:在红军懋功同乐会会址前合影)
实践队首站到达红军懋功同乐会旧址。旧址静静伫立,承载着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记忆。在住处遗址,简陋的床铺、斑驳的墙壁,还原着当年毛泽东等伟人休整的场景。移步会议室遗址,这里陈列着张国焘、陈昌浩战略意见致中央电文、两河口会议战略方针等历史文献,还有展现阶级友爱、兄弟团结的史料。在旧址内,珍贵史料与实物有序陈列。队员们驻足展板前,仔细研读“干部同乐会”等历史记载,透过黑白照片与文献资料,回溯革命先辈在此凝聚力量、共庆会师的热烈场景。瞻仰红军旧物时,布鞋、军装的斑驳痕迹,成为触摸历史的鲜活载体。

(图2:红色薪火队参观红军懋功同乐会会址)
参观完红军懋功同乐会旧址,为切身体悟红军行军艰险,红色薪火队来到三关桥,开展“重走红军路”沉浸式体验。这座曾见证红军战略转移的桥梁,至今仍横跨湍流。成员们依次踏上桥面,模拟当年红军行军场景。摇晃的桥身、湍急的水流,让大家真切体会到“过桥难”背后红军面临的生死考验。

(图3:红色薪火队过三关桥)
红色遗迹探访结束后,实践团随即开展“小金县红色文化遗址传承”调研。队员们分组进入小金县县城各地,与不同年龄、职业的居民交流。调研发现,当地居民对红色遗址满怀敬畏,老一辈人将红军故事融入日常言传身教,年轻群体则因外出务工、信息多元等因素,对本土红色文化细节了解有限。调研期间,薪火队成员在懋功会师广场、百姓休息地进行面对面宣讲红军长征在阿坝的故事。她们以通俗语言传递红色记忆,拉近群众与红色历史的距离。无论老少,谈及红军精神时都能说出“不怕难、能吃苦、为百姓”的朴素理解,这份刻在骨子里的认同让实践团成员深受触动。

(图4:懋功红军会师纪念地)

(图5:红色薪火队队员在街巷进行问卷调查)

(图6:红色薪火队队员对群众进行采访)

(图7:红色薪火队成员对附近居民进行宣讲)
此次懋功之行,是“三下乡”实践的生动写照。红色传承不止于参观,更在于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红色基因为何代代相传”。未来,她们将以青春姿态,继续讲述红色故事,让“三下乡”的“红色火种”在传承中照亮更多青春前行的道路。
学生记者:伏荥月
图片拍摄:伏荥月
编辑:周利群
编审:赵秀花